艾滋病病房里会发生各种各样让人唏嘘不已的故事,有一个故事至今回忆起来依然痛心不已。
有一个叫小A的HIV感染者,他有一个同性恋人叫小B,性格活泼开朗,对人特别热情。两人经过不安全的性行为之后,小B也感染了HIV。小A是一个文艺青年,经常各地跑演出,常常丢下小B一个人在家里。染病之后,小B感受到了社会各方面的歧视,每天遮遮掩掩地生活也让他倍感压抑。于是他经常在网上聊天,找到了一名大学生。这名大学生之前没有过同性性接触,受好奇心驱使,来小B家里发生了一次无保护的性接触。此后没有注意,献血的时候才被告知感染了HIV。他对自己的行为后悔不已。
后来大学生来到红丝带之家参加活动,偶然遇到了小B。经过沟通才发现,小B感染HIV之后,因为社会的歧视,产生了深深的报复心理。那名大学生不幸成了小B的报复对像。
所以歧视猛于虎,歧视带来的恶果很多时候是我们无法预估的。现在整个社会对艾滋病,比以前有了更多的理解,支持艾滋病事业的人也越来越多。有了社会的理解和支持,艾滋病人的生活状态精神压力相对要少一些。但是我们要知道,在艾滋病防治的道路上,我们依然任重道远,需要社会各界尤其是大学生群体的认同与支持。
对待感染者,我们一定要做到不歧视,他们跟普通人没有什么区别,只是身体患上某种疾病而已。艾滋病人的寿命有的长有的短,其中一个原因是感染HIV之后,他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关注自己的身体健康,更加关注自己的生活和行为习惯。也许他们之前有一些不良生活习惯,比如酗酒抽烟,他们会尝试着慢慢改掉。有些性格很要强,喜欢争强好斗,感染后可能就改掉了。他们以一种更加积极的状态来对待生活,再加上自己的努力,同伴的帮助,社会组织的援助,整个社会的关爱,都会使他们的生活质量提高,寿命得到延长。歧视的反面是理解,理解带来的是信任。艾滋病人需要我们每个人的理解与包容,少一点歧视,就多一点美好,少一些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