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日,“2015~2016年红丝带青春校园行活动”走进地处广州的华南理工大学。傍晚,同学们纷纷来到五山校区励吾楼国际会议大厅门前,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参与艾滋病问题调查,并佩戴上红丝带。
会议大厅内,灯火通明。主席台大型宣传背景墙上,“美好青春我做主”主题大字下的红丝带浓艳如火;满堂红色座位上的来宾与同学们胸前红丝带鲜艳夺目。
“非常高兴来与同学们共话美好青春!青春充满活力,充满激情,但青春时期也会遇到诱人的陷阱,也面临艾滋病的威胁……”热烈掌声中,央视新闻联播主持人、红丝带健康大使张宏民登台接过现场主持的话筒,并请广东省疾控中心党委副书记林鹏、 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感染病科主任蔡卫平一起落座台上,以“保护自己,远离艾滋”为主题词,开始了一场与同学们的面对面交流。
“艾滋病离我们远吗?我们应该怎样保护自己?”以同学们入门时参与的艾滋病问答题为序,张宏民将第一个问题提给同学们。
首先回答的是一位女生,她直率地说:“身边好像没有。”
林鹏书记说:“你的观点很有代表性,很多人可能也这样认为。但是,艾滋病从外表是看不出来的。”
此时,现场大屏幕上映现出同学们入场时所作艾滋病答题本题统计结果:感觉艾滋病离自己很远的占19%,感觉不远的占74%,不知道的占6%。
林鹏继续说:“我们国家艾滋病疫情一直在上升,特别是青年学生群体感染人数增速很快。同学们所在的广东省2015年新报告感染者在全国排名第三,同年广东新报告发现150多例学生感染,其中广州市报告例数占40%。大家说艾滋病离我们远不远?”
“不远!”同学们异口同声。
“艾滋病已经侵入了我们的校园。艾滋病的三个传播方式大家知道吗?哪位同学说一说?” 张宏民再次提问。
一位男生起立,正确说出了艾滋病经性传播、血液传播、母婴传播三种途径。现场大屏幕同时映现出一道题“目前艾滋病新发感染中哪种感染途径占比例最高”,现场大部分同学都回答出了正确答案:性行为。
华南理工大学为国家面向21世纪重点建设的大学。面对台下朝气蓬勃的同学们,蔡卫平主任讲到,以前艾滋病传播途径主要是经血传播,局限于部分人群因注射吸毒和不安全用血感染,如今艾滋病最主要的传播途径是性传播,涉及的人群更为广泛。他进而讲到了男男同性性行为传播,并告诉同学们,当前青年学生中发现的艾滋病毒感染者多由男男同性性行为所致。
林鹏进一步讲述了人体肛门皮膜组织结构特点、阴道皮膜组织结构特点,并告诉同学们,肛门皮膜组织结构特点决定了其功能仅仅是排便,不可以由此发生性行为。否则,必然易于导致其破损出血,并在这一过程中感染艾滋病毒。这也是为什么男男同性性行为较异性间性行为更易导致艾滋病传播的原因。
“我不知道是不是给大家讲明白了?” 林鹏高声问。
“明白了。”台下一片回答,而后掌声响起。
“专家刚刚讲的很具体,同学们有些脸红。可是,这是我们必须了解的知识。懂得了这些知识,会使我们避免高危行为。” 张宏民很自然地将访谈引入了下一个问题。
于是,分别来自疾控、临床的两位专家就“高危行为问题”与同学们深入交流,进而详细讲解了高危行为概念、自我保护的有效方法,并提示一旦发生高危行为一定要主动咨询检测,以及到哪里去咨询检测。
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是全国收治艾滋病人最多的医院之一。每日与艾滋病人朝夕相处的蔡卫平主任,还结合临床情况强调了及时检测的必要性。他说,及时检测发现感染情况,既可以使自己及时获得治疗,也可以采取预防措施保护密切接触者免受感染,特别是女性感染者还可以通过医学帮助避免产下感染的婴儿。
关于治疗,两位专家还特别强调了服药的规律性和严格的依从性,并提醒同学们一旦确认感染艾滋病病毒,要尽早接受抗病毒治疗,并坚持规范有效治疗,才能提高自己的生命质量。
访谈进入问答互动环节后,同学们举手更为踊跃。有的询问对检测者隐私保密程度有多大,到疾控中心检测艾滋会不会被通知到学校?有的询问就医注射过程中会不会因消毒不严被感染?还有的问目前艾滋病能否被完全治愈,有无有效控制的疫苗?专家们对这些疑问都进行了逐一详细的解答。
时针指向21时,同学们仍然意犹未尽。活动最后,学生志愿者们欣喜登台,捧得了领导、嘉宾与专家们颁发的荣誉证书。